毕业论文致谢 全文篇
夏木成荫,骊歌轻起,
转眼间又到一年凤凰花开的路口。
来自五湖四海的你们,
承载着知识的行囊与青春的记忆,
即将再次启程,奔赴新的星辰大海。
那些沉淀在心底的感恩与眷恋,
最终化作了学位论文最后一页
——那饱含深情的“致谢”。
一纸致谢,万语千言,
是学术旅程的终章,
更是情感倾泻的窗口。
那些未曾宣之于口的感恩,
展开剩余96%那些深藏心底的眷恋,
都凝聚在字里行间。
毕业生们以一种不同以往的方式,
向各自学术路上的“超级英雄”们,
致以最特别的感谢。
期待通过这些真挚的文字,
回忆初心的美好,
延续情感的重量,
让每一次告别都饱含深情,
让每一段回忆都有迹可循。
202****131蔡舰洋
不
负
青
春
壬寅之夏,余初至津沽,北洋门下,巍巍学府,念之十六载而得见康庄,意气志满。弱冠少年,不知凌霄几何,宇宙几许,私以硕士不过学士之衍生,累数碰壁,方知学术二字笔画艰难,流水顽石去棱角,学问新知方入胸。三番春秋,曲折为多。
然津门故事苦中亦作乐。尝有课题,求解至夜仍不得法,和衣卧床不能寐,心中疑虑未消,遂复至书堂按图寻例,却见同门小兄挑灯于此,乃为余解惑,谈至兴起不知须臾几更天。时值深秋,夜寒,欲饮杯中茶水,方觉久泡反涩,相视一笑:“学海,苦也。”
斯年交游数多,恩师最重。初识赵苓副教授,即与余师门同辈约定学堂规制,按期点卯,不得缺漏,书业以外,待人接物亦有要求。严厉认真,不得疏漏,难免龃龉。冬来暑往,乃觉君子不唯修身可缺,深悟校训何为,实事求是。再及科研,杨洪玖教授亦令余受益良多,组会点拨,论文批改,每每诙谐易懂。余有今日穗禾,难离赵师、杨师、诸位师长耕耘。
另有挚友,余应感念,师姐曹鑫悦、彭美琴,师兄李瑾超、何明晖、李卓骏、许立昕,同侪陈怀东、黄刚、聂子星,后辈王蕊、秦春玲、于宸浩、陈冠羽。击节纵歌仿昨日,惊鸿却是志高远。余与同门,为一事而众努力,心不言而共苦乐,后难再有。今各奔东西,愿安和如旧。
余生甬东,在海之州,族中长辈多有渔者,辛酸苦辣外人不得知。幼时厌学,叔伯抚余脊背,默默无言,余如坐针毡,方才下笔。及余求学东北、津门,余母乃言,“吾儿好学,不复渔樵之苦!”
天大三年,恨不能将白驹栓系,然行文至此,纸张已尽,鞠躬再谢。
202****048田力芃
不
负
青
春
天大七载,忽然而已。初见青叶微黄,归去海棠满枝。搁笔回望,月落纸间,提笔忘言,泪流满面。
研学三载,晴雨交织。伴月孤灯常明,迎风晨光破窗。思绪凌乱,前路迷茫,碎盘重合,星火仍在。
研学三载,幸遇诸君。萍水相逢如故,一见如故依然。恩师如灯,照我迷途;前辈点星,夜海引航;挚友隔山,声暖风雪;同窗秉烛,夜话理想。毕业之际,无物感恩,只纸片言,聊表谢忱。
研学三载,步步留痕。踏雪祖国万里,前迈人生新朝。童声清澈,冬日暖阳,支教边疆,薪火相传;理想未改,十年如一,百转千回,黎明璀璨。
今将启程,携光披荆。心怀志在寥阔,畴昔如梦登天。纵浪滔天,帆劲不移;初心如磐,步履未停;愿登高临溪,青山可期,所向披靡,万事顺遂。
202****196杨炳鑫
不
负
青
春
感念师恩,学有所长,铢积寸累,才放微光。
读研期间,我拥有一位善良的导师,赵伟老师德才兼备、认真细致,是不可多得的好老师。我衷心希望赵老师:身体康健、桃李天下、学术长青、生活幸福美满。祝愿在多篇论文(在审中英文)中合作的陈非老师万事顺遂。同感恩每一位教授我学术知识、生存经验的老师。天假其便、可遇难求、永矢弗谖。
敬谢挚友,同甘共苦,月黑渔灯,汇聚星河。
谢谢我的大师兄张尔科,在毕业论文上给予我的帮助与支持。也感慨“贤达挚友”携手共襄,在学术、生活、团队项目以及求索路上,能得到大家的鼎力相助。能与你们一起前行,是我的幸运,你我皆是清晨七点半的太阳,人生才刚刚开始。月黑见渔灯,散作满河星。再微弱的渔火,连在一起,也能化作满天星光,汇成璀璨星河。我们生绵延不绝力量,长柔韧不息微光。
恩拜父母,承欢膝下,展翅翱翔,完善自我。
爸、妈、爱我的家人们,那个懦弱、胆小的孩子长大了。七年读书路上,你们给了我无条件的爱与支持,从未左右我的任何决定,用充分的尊重,让我独自磨炼。从北京到英国再到天津。历年来名列前茅的成绩单与三十余万的奖助学金,仅仅是回应读书这件事。最重要的是,你们的孩子在一步一步成熟,学会用更温暖的胸怀,奔向更广阔的世界,拥抱我们的生活。
硕士三年,本科四年,每一缕时光在我身上留下的痕迹,都弥足珍贵,化为条条校训,牢记在心,不可磨灭:
美美与共,知行合一。——爱与被爱
此地乃启蒙之所与智慧之源。——潜精研思
实事求是。|融荣薪传,启智致新。——理智从容|爱之敬之
走四方路,见众生相,然择真我。我很难预测前路所遇到的,但可以决定我所能学到的。心有三千大世界,做好一个平常人,所有得与失,都只是过眼云烟,唯爱与真诚长存于心。祝你我:幸福、快乐、温柔且坚定。
二零二五年于天津大学杨炳鑫
202****206迟静
不
负
青
春
行文终结,思绪万千,回首过去,恍如昨日。
在2023年到2024年期间,我多次前往温州这片广袤的田野中,辗转于苍南、乐清、瑞安等地的宗族祠堂。在谱师游刃有余的宗谱印刷制作过程中,在祠堂热闹的圆谱现场中,在谱师主持祭祀的赞文吟唱中,我感受到了传统乡村生活那种直撞灵魂的冲击感和暗含在平凡生活下的文化底蕴。正是在这些看似不经意的文字、语言与象征符号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一种鲜活的方式在我面前豁然展开。然而当我真正身处其中时,却遗憾于技艺的流失、传承人的老去以及自己的无能为力,唯一能做的是将自己田野调查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毫无保留地体现在这篇论文中。
这段人生的旅程离不开所相遇的每个人的帮助。感谢王法炉、王钏巧、王海秋、王超亮、王法仔、王志仁、吴小淮、苏尔胜等老师的倾囊相授,他们对生活、对文化发自内心的热爱,让我钦佩不已;感谢来自瑞安、乐清、苍南等地宗族热心人士的无私帮助,他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让我这个“外来者”有机会接触到灿烂而美好的礼俗传统;感谢学院的鼎力支持与帮助,为我搭建了良好的田野关系,尤其是郭平、唐娜、王晓岩等老师躬行实践“师范”之道,从论文的选题、撰写与修改都给予了悉心的教导,也为我人生的道路指明了方向;感谢身边的朋友与家人的支持、理解与包容,正是他们让我拥有面对问题的勇气与决心,也是我能够顺利完成论文的重要动力。
过往无数个挣扎的脚印,化作今天的果实。人生这条路上,所有的意料之外仿佛是命中注定。犹记得当时上小学的我,只能远远观望着博物馆橱窗内各种传统手工艺品,充满好奇,却无法触摸。不曾想,十几年后的自己真的踏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全新的领域,不仅仅从书本里和屏幕里了解它,更多的是到田野里,看见它、亲近它、了解它以及热爱它,最终也算交出一份不愧于自己的答卷。最后以黑塞在《悉达多》中所说的一句话结尾:所谓的我,就是过去一切体验的总和,我是我接触过的人,触碰过的物,感受过的情爱,迷失过的痛苦等等,所有的一切才成为此刻的我,少一点都不是。
甲辰龙年丙子月于天津大学
101****013李梦迪
不
负
青
春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明精深,经久未绝。凤凰涅槃,其羽更丰;蛟龙寂灭,其神更邃。嫦娥探月花下酌,北斗问天数星辰,然百年复兴,路也漫漫;民殷国富,遥遥其途。教兴则人智,人智则国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方使梦成。
余少家贫,汝母为师。俸禄微薄,遂常躬耕陇亩以自给。余尝与母同耕,母辍耕之垄上而相告曰:“耕者为生,学者为国。欲识更广之世,则必敬学,若待稻熟。”闻鸡起舞二十载,秉烛夜读小半生,笔若吴钩纸为沙,振衣百战破楼兰。天寒冰坚,弗之怠,终入北洋,从于教业,欲展鸿鹄之志、响应国家之需。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犹记昔日从师,仍感恩涕零。吾师宫墙重仞不可入,然诱掖后进,各因其材,动人以行,不徒以师自尊。授业之术精伦兮,固众芳之所在,蔼然于涓涓细流中。有以经义请问者必循循诱之,有以治国请问者必谆谆诲之。为国而学之精神,即余从师所传也。
吾辈青年生于太平之世,习于新世之教。不见西风烈,难闻马蹄声。然则中华五千年,常以破纸迎风、粟米为丸。扫六合天下为客,退突厥四夷相贺。驱鞑虏以复汉土,击倭寇以绥四方。啖草根咽国之愤,饮冰雪燃义之火。值危难困阻之际,若无命世之英兴国抚民,岂有今日之盛?往之已载册,来者尚可追。当下虽处处见和,然则时时临危,海起风波,民怨不均,岂使楶棁之材荷栋梁之任乎?故曰:“兴国治民,教学为先。”
百学立志为先。社会主义之教所育何人?答曰:“社会主义之建设者也。”吾辈青年须以此为志,追先人遗德,负匹夫之责,先国家之忧急,而后私欲也。碧血丹心之风流,流芳百世之传奇,存于卷帙之中,照于汗青之上。荆轲刺秦风萧萧,屈原投江汨罗寒。狼牙山下骨铮铮,红岩石上迎秋风。怒发冲冠旌旗昏,精忠报国待月明。吾辈宜弘英雄之遗志,以报国为己任,不违道而无愧,不以私利自蔽之。相率豪杰横刀跃马,开天辟地挥斥方遒。畅观天地悠,不负青年名,善哉如斯!
虽术业有专攻,吾辈青年须博学且广识。腹载五车而约取,才高八斗而薄发,学史以崇德,学艺以尚美,学数以计量,学文以知礼,此乃通识课程之利害矣。世人无生而知之者,知亦无涯可至,然人生而有涯,是以学不必兼收尽取,但得所欲之书过尽之。学者莫自厌,伪欺成朽木,空虚即趋亡。敏而好学,学无止境,然后知不足。枕经籍书,温恭慎思,可集大成也。通贯古今,知天文地理,晓人和物态,问之答之,不知即学,方显中华青年昂扬之势、风华之姿。
登峻岭方知天高,临深溪遂识地厚。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凡事知之不若行之。新世之教须重躬行践履,知行兼举。不登泰山之巅,谁信众山微小;不赴长安之城,难感沧海桑田。足行黄土之上,身过万林之中。人若蜉蝣渺渺兮,羡宇宙之无穷。沧海一粟寥寥兮,叹孤陋且寡闻。今吾辈青年甚嚣尘上,自矜功伐,安悟天地之阔哉?大学涉百业,从教者须四方讲学,从医者须阅毕生死,从商者须深入市井,从农者须手负厚茧,从工者须精稳习工,他业者诸如此类。盖实干笃行,则老翁酌油而不湿,幼驹过河而无溺也。
泱泱大国不乏满腹经纶之辈,唯缺领异标新之材。变通则日新,固守则自封。求学与治国皆需因时而变,随事而制。假事事法古,处处循旧,人云亦云,国必衰而亡。中国教育之舟须以革新为楫,待洪波涌起,勇立潮头。旧曲莫奏因觉陈,但填新词缠嫩柳。帆过病树始见春,红花二月胜三秋。十步芳草之象若和璧隋珠,汲汲营营不可得。蹊径难辟,良木难寻,盖伯乐与千里马之故。嗟乎!人无尽善,兵无常胜,圣人贵宽,有容乃大。但求他日之教呈开放包容之态,百花齐放争奇艳,万紫千红竞自由。
朗朗乾坤,磅礴东方,五岳九州礼陶乐淑,三江四海物阜年丰。六合八荒天地并存,神州大地日月同光。吾辈之青年,来日之栋梁。家国情怀莫敢忘,公益之心常留存。新世之教树新世之材,新世之材兴新世之邦,则代代日新无穷尽邪!
202****374侯焙然
不
负
青
春
我们总在追问世界的真相,像背着行囊翻山越岭的旅人,经历种种才明白有些答案需要亲自走过四季才能懂得。那些年少时对着大海喊出的梦想,原来要等潮水退去很多次才会显露出轮廓。
追逐星辰的人也会在深夜里问自己:拼尽一生换来的光芒,最后会被谁小心收藏?那些压在心底不敢示人的愿望,究竟要蛰伏多少年才能迎来破土的时刻?
这一路摔过的跤、磨破的鞋都知道,那个在暴雨里踉跄前行却不肯转身的背影,那个抹掉眼泪继续赶路的倔强灵魂,其实比想象中更坚韧。那些结痂的伤痕,最终都成了抵御脆弱的盔甲。
总有人告诫我们:面对风沙要低头,遇到激流要绕道,抓不住的就该松手。可那些活在别人规则里的"应该",终究困不住向往自由的翅膀。
没有人能替我们决定生命的颜色,就像黎明前的黑暗里,每个执灯前行的平凡人都是自己的英雄。那些不被理解的坚持、笨拙的尝试、无人喝彩的独行,终将在某天串成照亮归途的星光。
当北风再次卷起衣角,请记得那个在起点种下火焰的自己。不必害怕未来会辜负初心,所有炽热活过的证据,都藏在每次跌倒又爬起的身影里。
感谢李敏霞老师一直以来对我的悉心教导,感谢课题组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在学术道路上的支持与鼓励,特别感谢同级张宇、王志朋、张家兴一路以来的陪伴与共勉。愿我们都能如愿,成为自己期待的模样!
要炙热啊——让灵魂的火焰永不蒙尘;
要不忘啊——回望时仍能看见出发时的灯塔;
要勇往啊——把每个"不敢"都踏成通往星空的台阶。
当海风再次掠过耳畔,我们会听见当年那个对着浪潮呼喊的少年,正从时光深处为你喝彩。
202****138杨镜波
不
负
青
春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一路磕磕绊绊,也终于是走到了硕士阶段的终章,名字从课题组名单的末尾逐渐移到了前列,总以为会有轻舟已过万重山般的万千感慨,最后提笔落纸时,竟不知从何说起了,左不过是“岁月匆匆”和“洗尽铅华”之类的话,我竟也不愿落入俗流,却又长恨这双手偷不来丹青妙笔,也只能当个俗人罢。
凡有小成者,皆以曹孟德横槊赋诗为马首,都忍不住感慨一句“幸甚至哉”,然后“忆往昔”、“求知音”、“望将来”。孔子在十四年颠沛归鲁时感慨“逝者如斯夫”,周游列国,声名在外,可谓功成名就,仍生出惜时之情;刘邦霸业初定时击筑而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正是威加海内之时,却言无“猛士”对饮;袁隆平院士早已因杂交水稻而名声斐然,即便已经耄耋之年,还在身体力行地构建“禾下乘凉梦”。可见此俗非俗也,盖千古风流人物之常情,所传之血脉耳。仿古崇贤,当正视成就,敢于接受,过分自谦反有虚伪之意。于是我等“小镇做题家”能有此殊荣,更应该好生庆祝,挥洒喜悦。同时,要对过去仔细审视,要向未来大胆立言,纵有小成,万不可自满,此万里长征第二站,当戒骄戒躁,再攀青云。
直到最后一片海棠花瓣飘过窗外,我才意识到时间催促,千言万语终于汇成了一句“感谢”。
学海泛舟,师恩为楫。师恩是传道、授业、解惑,更是照拂、知遇、提携。在 DuLab 的三年里,受到的在习惯、责任、礼仪等书本之外的教育,才是更加难能可贵的收获,让课题组成为了我千山之外的第二个家。
在此,由衷感谢父母家人的亲情支持,由衷感谢杜尊峰教授的悉心指导,感谢徐万海、李英、李焱、刘利琴、周清基、陈同庆等老师的不吝指点,感谢朱海明师兄的耐心帮助,感谢杨源和贾梦雷同学的互相扶持,感谢韩沐轩、袁秋雨、吴俊凌、樊涛、温家朋、李昂、赵渊、赵亚琦、王鹤淇、王乐宁、张至立、姜登耀、李想、蔡雨露等同门的鼓励,感谢李伯芃、陈晓宇、蔡逸阳、刘长远、赵龙、黄潞、李沛遨、冷佩洪等朋友的陪伴。
要感谢的人和事太多,恨不能一一明悉,且将未尽之言酿做远山薄雾,寄于明月高悬,每每夜色明朗时,独斟这一壶心绪便可。将行未行之际,只能道一声谢谢,虽仅鸿毛二字,却是情重千钧,往日种种皆做匣里星珠,时时勤拂拭,唯恐惹尘埃。
愿诸君山水相逢,顺遂平安。
102****043刘乃琪
不
负
青
春
求学数载,漫漫修行。
锤炼意志,重塑魂灵。
道山学海,潜心探索。
思绪之羽,往梭云岚。
时间如水,悄然流逝。
自律似舟,渡人前行。
山高路远,荆棘密布。
孤寂焦忧,如影随程。
幸蒙师恩,引吾入门。
授业解惑,未嫌愚钝。
一程山水,虽艰且辛。
挚朋亲友,风雨同行。
山存顶峰,湖有彼岸。
人生慢慢,静待回转。
道阻且长,但行莫问。
初尝苦涩,终有回甘。
衷心感谢我的导师唐万生教授。在读博期间,唐教授给予我很多专业方面的指导和帮助,终生受益。唐教授不仅学识渊博,治学严谨,而且乐观豁达,待人和善,为学生未来前行树立了榜样,能够拜入师门学习是我一生之幸事。感谢实验室的赵瑞清教授和兰燕飞教授,不厌其烦地带领我们一遍遍分析论文写作思路和技巧,日积月累,对我的写作水平提升产生了深远影响。感谢张建雄教授在我学业上的无私经验分享与宝贵建议。感谢实验室的兄弟姐妹,风雨同舟地多年陪伴帮助。所有良师益友,我将永远铭记于心。
感恩父母多年来的无私奉献和全力支持。父母一路的温暖陪伴和悉心关爱,使我在求学路上能够安心钻研。春晖寸草,山高海深,我将以一生之努力回报父母恩情。感谢我所有的挚朋亲友,在我陷入内耗、心情低落之际,一次次给予我温暖的鼓励和信心,是你们见证了我青春的奋斗岁月。
少年灼灼,青年晔晔,我的学生时代就此落幕。新的征程已开启,我要赶路,我永不停。
202****077马雨欣
不
负
青
春
这篇致谢写了又改,改了又写,拖了好久一直没有定稿,就好像一直不定稿,我的学生时代就永远不会结束,那些炙热的情感,刻骨铭心的记忆也永远不会随着时间淡去。但是天下哪有不散的宴席,或许只有短暂才能定格永恒,「峰终效应」美化我们本就青涩美好的记忆,也给我们不那么美好的体验镀上些许淡蓝色。转眼已三年过去,当初考研时每天在图书馆台阶上背书的情境仿佛还在昨日。拟录取当天在和父母打电话那一刻泪水决堤,无数个日日夜夜,2300 个小时的努力,让我可以在倾慕已久的心理学专业深造,万分感恩我现在拥有的一切。
22 岁到 25 岁,人生奢侈的计量单位,是在北洋园的三年青春。这三个春夏秋冬,把我的青春与北洋园紧紧相连。
春,是海棠花开的香气。春天总会有种好闻的植物清香味,掺杂着北洋园海棠花的芳香,海棠花开一年又一年。2024 年春,我和dyk 踩着掉落的花瓣结伴去健身,那个春天我撸铁长了很多肌肉,体脂也降了很多。虽然最后没有坚持下来,但是我也清楚地知道,只要我愿意,我可以随意支配我的身体,让我自己变得更健康,更昂扬。
夏,是夜晚虫鸣的低语。2023 年无数个夏夜,dyk、wyl 和我总是相约海底捞和 KTV,饱餐一顿后再骑着电车回宿舍。一路上的欢声笑语、夏季燥热的风、路边草丛中蟋蟀的鸣叫,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蝉鸣里,总有一个夏天要留给我们,让时光理直气壮地溶解在北洋园的风里。我仿佛还能闻到那些夏夜热热的空气,想到当时无忧无虑,一路高歌的我们。
秋,是一切美好的开始。2022 年秋,双选会上,我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程诚老师,感谢程老师当初也可以选择我,让我可以把“人格心理学”作为我的研究方向,可以在这么温暖的课题组度过我的研究生生活。程老师就像是我们这个大家庭的长辈,组会上无数次的谆谆教诲,在我选题迷茫时不厌其烦地指导,在我学习松懈时小心翼翼地提醒,程老师给予了我拼尽全力前行的勇气。衷心希望程老师身体健康,桃李芬芳。
冬,是蜗居寝室的幸福。2024 年冬,我们都在为论文和未来焦头烂额,但这也不妨碍我们聚在一起。我总是躺在蛋蛋的床上,有一搭没一搭跟她们俩聊着天。我们一起出去买麻辣香锅,一起抱怨怎么这个冬天都不下雪,也一起感叹毕业后多久才能再见。在与她们的相处中,我学着一点点发现并坦然接受我的缺点和不足。成长的酸甜苦辣我们一起一一尝过,很高兴可以认识你们,泪水划过眼眶,我们的友谊如初,未来惊喜依旧。
最后的敬意,要献给那些知道我不完美却依然爱我的人。
谢谢我的「不完美父母」。感谢许多年来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我的你们。虽然你们并不完美,但是学了心理学之后我渐渐理解了你们因何不完美,也像你们教导我一样,运用我学习的知识,引导着我们一起朝着「自洽」努力。还有我的弟弟,你会在你的广阔人生大放异彩,尽情去闯吧,爸爸妈妈和我会一直爱着你。
谢谢我「最好的朋友」。感谢热烈、善良、无限美好的你一直以来的陪伴,我何其有幸能够与你共行万千尘埃中的一隅。「没繁花红毯的少年时代里若不是你 我怎么走过籍籍无名」,我的生活因为有你多了太多美好的回忆,期待今后的岁月,我们共克万难,共赴这场人生游戏。
也谢谢我自己,感谢我的身体,承载着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灵魂。
马雨欣二零二五年夏于北洋园
622****240李宁
不
负
青
春
首先,我衷心感谢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所有老师们对我的关心和支持。作为一名来自阿富汗的留学生,我有幸选择了天津大学和天津国际教育学院作为我的学习和研究平台。在我即将完成研究生学业之际,我想借此机会向您们表达我最诚挚的感激之情。感谢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给予我的机会和信任。作为一所国际化的学院,为我提供了一个多元文化和包容性的学习环境。在这里,我得以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和教师,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交流。这种跨文化的体验让我深刻认识到世界的多样性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开拓了我的视野,提高了我的综合素养。
特别要感谢王业奇老师,王老师是我在天津大学的导师,回顾这段时间的学习和研究经历,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王老师作为我的导师所给予的无私指导和悉心培育。他不仅是一位卓越的学者,更是一位关怀和支持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我整个研究生生涯中,王老师始终给予我充分的信任和自由,鼓励我发展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探索新的领域。他的激励和支持激发了我对学术研究的热情,让我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感谢王老师在我遇到困难和挑战时给予的鼓励和支持,他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对我来说是无价之宝。
此外,我也要感谢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其他教师们。他们以丰富的知识和热情的教学风格,给予了我全方位的学术指导和帮助。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学术讨论,他们总是耐心解答我的问题,鼓励我积极参与学术活动。他们的教诲和榜样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我的学术成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同时,我要感谢天津大学的全体教职员工,他们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无论是图书馆的资源、学习的设施,还是校园的环境和管理,都让我感受到了学术氛围的浓厚和学习氛围的积极。他们默默付出的辛勤工作和专业精神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让我们能够专心投入到学术研究中。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们。虽然他们远在阿富汗,但他们的无私支持和鼓励始终伴随着我。他们相信我并支持我追求学术梦想的决心,他们的爱和关怀是我前进的动力和勇气。
101****117郭龙缘
不
负
青
春
居诸不息,川河不停。
北洋求学九载,今已廿六有余。
忆学士四载春秋,尚称勤勉笃学,
德业并进,冀望来日开山辟道,卓然有成。
历博士五轮冬夏,未敢轻言建树,
材高知深,唯觉世事志远行近,陟遐自迩。
负笈求学,鲜有坦路,
博士之途,遂历坎坷。
探赜索隐于科学新域,钩深致远,
穷日夜以求索,却即临山巅,而终憾未至。
观己所为,幸甚热衷科学,崇尚真知,
故于研学之道,甘之如饴,鲜觉倦怠。
然缺憾短于远谋,行事孤迥,
不谙长策远图。
将辞学府,步履新途。
敬吾师罗加严,授业解惑,指引迷津。
复谢诸师同门1,解囊相助,排解忧患。
感念亲人姊妹,春晖寸草,同气连枝。
再念同侣波比,执手相伴,齐行共进。
终而自谢吾身,勉学笃行,自励不息。
人生海海,前路漫漫,
其途悠悠,惟愿灿灿尔。
郭龙缘
甲辰龙年亥月于北洋大学
1:课题组内:王澳轩老师、胡正林老师及所有同门。课题组外:王永刚老师、彭慧胜院士、陆俊老师、彭成信老师、陈宇辉老师、许贤祺老师、祖丽皮亚老师、易金老师、邢丽丹老师及其他海内外所有曾给予帮助的老师及同侪。
当致谢的最后一个句号落下,
这段青春的回忆也获得了圆满。
此去山高水长,
告别不是遗忘,
而是开启人生的新篇章!
愿天大的毕业生们,
心向远方,步履铿锵,
挥毫泼墨绘就崭新人生画卷;
前路坦荡,温暖相随,
未来岁月明媚,前途璀璨!
注
意
CAUTION!
本文内容均已征得作者同意,感谢各位毕业生的分享!如需转载本文内容,请尊重知识产权,注明出处。谢谢!
-天津大学图书馆-
-tju_lib-
素材筛选:孙丽薇,赵晓梅,宫岩,张小曼,杨斌,陈松,王爽
供稿 编辑:肖慧 王爽 徐阳
审核:牛书东 杨斌 王爽
发布于:北京市股票配资怎么赚钱,最安全的杠杆炒股平台官网,金鑫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