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轰-6K轰炸机挂载4枚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现身南海,英国皇家海军“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打击群突然改变航向,直奔澳大利亚而去。 这一动作被外媒解读为“远离中国军事威慑圈”的明确信号。
英国航母打击群原计划穿越南海,其指挥官曾公开宣称“可能进入台湾海峡”,摆出配合美国“印太战略”的强硬姿态。 但航母编队离开新加坡后,未在南海停留一分钟,反而加速驶向澳大利亚参加“护身符军刀”联合军演。 这一避让行为与事前高调挑衅形成鲜明反差。
轰-6K的威慑力来自其搭载的鹰击-12导弹。 这种超音速反舰武器射程达400公里,末端突防速度超过4马赫,可穿透美军“宙斯盾”系统的拦截网。 一架轰-6K可携带4枚导弹,而解放军现役轰-6系列轰炸机超过200架。 若组成5机编队,24枚导弹的饱和攻击能让航母防御系统瞬间崩溃。
更关键的是,轰-6K并非孤军作战。 它与055型驱逐舰、歼-16电子战机形成“海空一体”作战体系:055大驱的雷达锁定目标,歼-16干扰敌方通信,轰-6K则在防区外发动致命一击。 2024年黄岩岛对峙中,这套组合曾模拟击沉移动靶船,精准度让美军评估报告直言“难以招架”。
英国航母的退缩暴露了其外强中干的本质。 “威尔士亲王”号编队实为“万国牌”——护航舰艇来自挪威、加拿大,舰载机F-35B甚至需要美军飞行员支援。 更尴尬的是,一架F-35B因燃油不足迫降印度后,因液压故障滞留大半个月,至今仍困在机库维修。 这种勉强拼凑的战斗力,在解放军实弹演练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英国试图用航母部署向美国“交投名状”,但实际行动却暴露其战略投机性。 英外交大臣拉米坦言:“中国实力不可否定,英国必须根据利益选择合作或对抗。 ”因此,英军仅派出一艘巡逻舰象征性穿越台海,航母则远离敏感水域,避免直接冲突。 这种“替死鬼”战术,本质是对中国反介入能力的畏惧。
中国在南海的军事存在早已超越“示威”层面。 永兴岛部署的轰-6N轰炸机可挂载射程2000公里的长剑-20巡航导弹,覆盖关岛美军基地;西沙永暑礁建成5万吨级军港,055驱逐舰常态化驻守;山东舰航母编队结束西太平洋训练后,立即返航南海战备值班。 这些部署构成多层“区域拒止”网络,让外部势力清楚:挑衅成本远超收益。
当英国航母绕道而行时,中国海警正在南海开展“净海2025”行动,扣押非法船只,强化实际控制。 军事与执法的双轨推进,既避免局势升级,又传递出不可动摇的底线:南海不是“炮舰外交”的秀场,任何误判都将付出代价。轰-6K的翅膀下,悬挂的不只是导弹,更是大国博弈的砝码。
股票配资怎么赚钱,最安全的杠杆炒股平台官网,金鑫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